“病毒捕手”:哪里有病毒 哪里就是战场

作者:admin 发布日期: 2020-05-06 二维码分享

  32岁的曾晓旭,她的工作与病毒接触*频繁,也距离*近,她就是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的“病毒捕手”。

  2020年5月2日,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*医院,曾晓旭和她的同事们正在临时搭建的P3实验室里进行着紧张的样本核酸检测。在经过17天的奋战、绥芬河疫情得到缓解后,4月28日,曾晓旭和她的同事们又连夜转战哈尔滨疫情前线,快速开展样本核酸检测工作。

  核酸检测就是找出病毒、捕获病毒,是患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*重要的依据。当武汉从76天“封城”中逐步恢复之际,东北口岸的边境小城绥芬河成了“外防输入,内防反弹”的斗争前沿。4月11日,接到病毒病所支援绥芬河的通知,曾晓旭*时间报名,奔赴绥芬河。

  到达绥芬河的第二天,在当地疾控中心空旷的大厅中,曾晓旭和同事们迅速搭建起了一座负压帐篷式移动P3实验室,所有设备在5个小时内调试完成,P2实验室改造同步进行。当天晚上6点,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。

  为安全起见,检测样本不能搭乘电梯,曾晓旭和同事们每天要在1楼的P3实验室和6楼的P2实验室往返几十趟。每次进入核心区大家都要全副武装,除了防护服,还要比医护人员多戴一个正压呼吸装置,多戴一副手套。

  样本检测就是与时间赛跑,早一分钟找到阳性感染者,就可能减少一连串的病毒传播者。4月18日深夜,在*后一批样本中,曾晓旭和同事们检测到了核酸阳性样本。凌晨一点钟,当地又送来了同一个地方的样本。这时,P3组的队员们刚刚休息40分钟,立即从床上爬起来赶往实验室;P2组的队员根本没有回宾馆,直接准备新一轮的战斗。队员们连夜检测一直忙到早上七点。经过检测,这批样本里确实存在阳性病例,大家马上将检测结果反馈并指导当地迅速采取防控措施,尽快把可能的传染链阻断。

  这是一支技术过硬、身经百战、斗志昂扬的队伍。队员中,85%以上是80后。2015年7月,参加工作还没满一年的曾晓旭,就主动报名参加了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任务,一待就是6个月,这次到黑龙江已经是她第二次战“疫”。2020年1月,队员刘军、王佶、雷雯雯、何小周等4人奔赴武汉一线,4月19日又直奔绥芬河,再转战哈尔滨,连续工作时间达100天以上。从疫情阻击战、保卫战再到加时赛,哪里有病毒,哪里就是战场,“病毒捕手”们南征北战,用奋斗的青春向祖国告白。

本文转载自央视网,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,如有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!

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923号